您當前所在的位置 學院首頁 > 科學研究 > 研究平台 > 正文
研究平台
“華文文學與中華文化研究中心”簡介
發布時間:2023-07-04 作者:


一、組織構架與人員情況

主任:朱雲霞

副主任:王丹丹 杜未未

成員:王丹丹 朱雲霞 杜未未、辛楠、栗山雅央、牛菡、金仙映、董德、王星等

志願者:各專業研究生

二、宗旨

凝聚團隊力量,培育學術成果,強化課程體系,創建華文文學研究學術高地。

三、研究内容

(一)研究方向

1.華文文學史料整理與研究。以華文報刊、華人學者為中心,依托核心成員的現有課題進行系列研究,同時征集海外華人作家的資料捐獻,建設研究資料庫。

2.華文文學與中華文化海外傳播研究。從語言、創作形态和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等層面考察華文文學傳播中華文化的方式、影響與價值。

3.華語傳媒與中華文化海外傳播研究。媒介不僅是華文文學生産、傳播的重要載體,也是影響中華文化海外傳播,形塑海外中國認知的重要形式,一方面從縱向角度考察現代媒介對華文文學發展的影響,另一方面考察現代傳媒傳播中華文化的機制與影響。

4.華文文學與中國現代當代文學關系研究。立足時代語境,從文化社會學生角度,考察現當代語境中海内外文學精神與文化思想的互動形态與意義。

(二)研究特色

1.從史料、媒介、時代等角度系統剖析海外華文文學與中華文化的互動關聯,有助于深化華文文學研究,進一步為校外合作提供有效的平台。

2.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推動科研成果與教學相融合,進一步為學校統戰部相關工作,以及省市涉僑工作提供咨詢服務。

四、研究成果概覽

(一)學術著作與論文

目前核心團隊成員,發表與華文文學相關論文50餘篇,其中A&HCI收錄論文1篇,CSSCI收錄論文20篇,另在《人民日報》、《文藝報》、《香港文學》(香港)、《文綜》(香港)、《世界日報》(菲律賓)等重要報刊發表相關評論文章若幹,在學界有一定影響。代表作如下:

朱雲霞:《跨域經驗與文學書寫:對話新移民作家》,安徽文藝出版社,2020年。

朱雲霞:《新移民文學中抗戰書寫的倫理表達與雙重情感》,《文學跨學科研究》,A&HCI收錄,2020年。

王丹丹:《台灣外省第二代作家的原鄉言說與身份追尋》,《華文文學》,CSSCI2020年。

王丹丹:《文化雜糅視域下馬來西亞華人作家的原鄉想象書寫》,《江西社會科學》,CSSCI2016年。

杜未未:《阿爾巴尼亞情結·異托邦·時間的空間化——陳河小說中世界視野的空間建構路徑》,《文藝争鳴》CSSCI2023年第4期。

杜未未:《置死地而生孤勇——張翎創作中的女性書寫原點》,《文藝争鳴》CSSCI2019年第8期。

(二)主持的相關項目

1.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重大項目:現代傳媒與台港澳文學發展研究(在研)

2.校基本科研業務費項目:歐美華文報刊文學資料整理與研究(1931-1945)在研

3.校基本科研業務費社科基金“北美華僑華人左翼文學譜系研究”(在研)

4.江蘇省社科基金青年項目“近代以來海外江蘇籍作家資料整理與研究”(在研)

5.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金“台灣現代主義小說研究”

6.校基本科研業務費項目:新世紀台灣文學中的中國書寫研究

7.江蘇省社科規劃項:台灣文學中的家族書寫研究(2015-2018

8.校青年教師“啟航計劃”:20世紀90年代以來兩岸女性主義文學比較研究。

(三)已有學術活動

202110月舉辦“新世紀二十年:世界華文文學研究的境遇與走向”高端學術論壇,多位學界知名專家參與會議,會議報道由中央級報紙《文藝報》刊發,中國作家網轉載,産生了一定的影響。

(四)教學

中心成員已為本科生開設選修課《海外華人與中華文化》《海外華文學》《台港文學與電影》《中國文化概論》等課程,為研究生開設《海外華文文學研究專題》。

五、未來工作規劃

(一)學術活動開展

每年邀請本領域頂尖學者、新銳學者講座2次左右;

每年舉辦學術會議1次;

參與國際學術會議2次;

每年組織研究生創新論壇1次,每年内部交流4次左右。

(二)學術成果積累

項目申請:拟申報國家級、省部級項目多項;

著作出版:3-5年内出版著作兩本;

論文發表:每年發表3-5篇學術論文,其中核心論文至少1篇;

中心年報:每年編輯一本中心成果的年報。

五、聯絡方式

辦公地址:伟德官网手机版南湖校區文科樓A603

辦公郵箱:yxzhu@cumt.edu.cn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