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所在的位置 學院首頁 > 科學研究 > 研究平台 > 正文
研究平台
二十世紀中國學人研究中心
發布時間:2023-06-16 作者:

 

一、組織構架與人員情況

主任:馮仰操

副主任:曹洪洋、鄧心強

學術顧問:高淮生教授、李金齊教授、金英淑教授。

成員:陳長利、荊琦、郝苗苗、朱雲霞、周洋、杜未未、蔡青辰、牛菡、蔡士林、韓冰、王鑫等。

志願者:各專業研究生。

二、宗旨

面向世界、面向二十一世紀,通過學人研究整理二十世紀現代學術的成就與局限,努力創建學人研究學術高地。

三、研究内容

(一)研究方向

1.學人史料整理。整理當代人文學方面重要學人的學術口述史、學術訪談、學術傳記和學術年譜等。

2.學人學術研究。一方面是個案研究,主要涉及不同學科學人學術成績的具體評述,有學術書評、專題研究等;一方面是群體研究,主要聚焦學人代際、地域、學派等研究。

3.學人與時代關系研究。借鑒知識社會學、知識分子研究等理論,立足學人與時代的互動,凸顯學術傳統、社會制度、傳播媒介對學人學術的影響,以及學人對學術制度、社會現實的介入與建構。

(二)研究特色

1.對于當代學術史來說,學人研究方興未艾,是總結中國學術中國式現代化經驗的重要路徑。

2.對于新文科建設來說,有助于多學科交叉平台的孵化,學人研究既可以最大限度團結不同學科的同仁,也可以最短時間積累成果并産生學術影響力。

四、研究成果概覽

(一)學術

高淮生:《紅學學案》,新華出版社2013年;《港台及海外紅學學案》,知識産權出版社2019年等。

高淮生:《胡适紅學新範式百年述論》,《東南大學學報》2022年第4期等。

馮仰操:《趙園著述年譜》,《東吳學術》2022年第5期;《中國現代文學史的“清末民初”叙述》,《江蘇師範大學學報》2018年第3期等。

曹洪洋:《再論“诠釋學”的“诠釋”——從中國當代文論研究中的诠釋學接受談起》,《南通大學學報》2023年第2期等。

鄧心強:《論民國文學理論批評史中的桐城派書寫及學術反思》,《人文雜志》,《人文雜志》2022年第9期等。

陳長利:《文學接受史:一種文學史的寫作實踐——評高淮生教授紅學學案系列成果的文學史寫作價值》,《河南理工大學學報》2022年第2期等。

荊琦:《俞劍華敦煌藝術研究述評》,《藝術探索》2020年第3期等。

郝苗苗:《音樂文化挪用——跨文化視野下音樂研究的一個重要視角》,《中國音樂》2022年第1期等。

(二)教學

中心成員為本科生、研究生開設《民國學人風範》《現代國學大師風範》《近現代文學學術史》《中國語言文學學科方法論》等多門課程。

中心成員指導研究生獲得多項江蘇省研究生科研創新計劃項目,有《現代文學研究的評價機制量化研究》《現代文學學派的建構與傳承——以五所大學為中心》《新時期現代文學第三代學人的學術交流和學術出版》等。

中心成員指導研究生完成相關多篇相關畢業論文,有《論吳宓的紅樓夢研究》《論餘國藩的紅樓夢研究》《論蔣和森的紅樓夢研究》《章太炎與桐城派研究》《南帆關系主義文論研究》等。

四、未來工作規劃

(一)學術活動開展

每年邀請本領域頂尖學者、新銳學者講座2次左右;

每年舉辦學術會議一次;

每年組織研究生創新論壇2次,其中一次拟辦成暑期學人研究訓練營;

每年内部交流4次左右。

(二)學術成果積累

項目申請,三年左右成功申請一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一項至兩項江蘇省社科基金項目;

著作出版,三年左右出版史料、研究等專著兩本;

論文發表,每年發表三至五篇不同層級的學術論文;

中心年報,每年編輯一本中心成果的年報。

五、聯絡方式

辦公地址:伟德官网手机版南湖校區文科樓A105

辦公郵箱:418745107@qq.com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