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姓名:王青
性别:女
民族:漢
出生地:北京
政治面貌:中共黨員
職務:中國語言文學研究所所長;校語委辦副主任(兼)
職稱:教授
電子郵箱:wangqing126@cumt.edu.cn
通訊地址:江蘇徐州大學路1号伟德官网手机版伟德官网手机版
學術兼職:中國新聞史學會網絡傳播史研究會理事;中國新聞史學會應用新聞傳播學學會理事;江蘇省語言文字應用學會理事;江蘇省美學學會理事;國家語委語言文字督導專家;中國煤炭文聯朗誦協會理事;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會員;中國高校影視學會會員。
▋工作經曆
1984年7月-1986年3月 在淮北市實驗高級中學任教;
1986年3月-1994年12月 在伟德官网手机版圖書館工作;曾任《煤圖學刊》責任編輯;
1994年9月-至今 在伟德官网手机版任教。
▋學習經曆
1984年7月畢業于四川師範大學中文系,獲文學學士學位;
1998年7月年畢業于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文藝學碩士研究生學位班;
2007年6月畢業于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獲文學博士學位;
2005年3月-2005年4月在中央黨校參加五部委舉辦的高校社科骨幹研修班學習;
2007年7月-2007年8月赴美國明尼蘇達州立大學學習;
2016年7月在江蘇省委黨校學習。
▋專業與研究方向
專業:中國語言文學專業
研究方向:文藝理論與批評,中國現當代文學,影視美學,新媒體與文化傳播
▋主要科研項目
1.2003-2005主持完成江蘇省教育廳社科基金項目“20世紀中國女性作家創作研究”;03SJD750008
2.2006-2008主持完成伟德官网手机版哲學社會科學專項基金項目“印象主義批評在中國”;
3.2002-2009年主持完成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推普工作以城市為中心向農村輻射的影響研究”;06SJB740019
4.2009-2013年主持完成伟德官网手机版哲學社會科學後期資助項目“審美與現代:中國現代印象批評研究”;2009W34
5.2015年3月主持完成徐州市社科聯項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通俗化大衆化研究”;15XSM-017
6.2017年3月主持徐州市社科聯項目“徐州如何建設好一帶一路門戶城市”;17XSS-048(結題)
7.主持2018年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文化研究視域下網絡文學的批評方法”18ZW5001(在研)
8.主持2020年徐州市社科聯項目“徐州市工業遺産保護與開發研究”20XSM-119(在研)
▋主要教改項目
1.2015年6月主持橫向項目“新媒體環境下平面廣告對企業文化傳播的研究”;
2.2016年-2018年主持完成伟德官网手机版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與實踐項目“基于建構主義理論的文科碩士創新人才培養探索實踐”。
3.2018年-2020年主持伟德官网手机版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與實踐項目“國際化視野下中國語言文學專業留學生培養模式探索”;YJSJG-2018-024
4. 2020年主持伟德官网手机版國家級一流課程培育項目“新時期文學研究”線上課程。
▋主要著作
1.專著《性别與叙事:中國五四女作家創作論》,伟德官网手机版出版社2007年版
2.專著《審美與現代:中國現代印象批評研究》,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3.參編《大學美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王一川主編)
4.編著《普通話水平測試與朗讀訓練教程(最新版)》,伟德官网手机版出版社2014年2次印刷
5.主編《公文寫作》伟德官网手机版出版社2017年版
6.主編《中國新時期小說研究專題(1978-2010)》伟德官网手机版出版社2018年版
▋代表性論文
發表論文80餘篇,主要論文:
1.一個聖人和凡人:重讀《毛澤東傳》,《雲南圖書館》1995年第1期;核心
2.追尋理想 探索命運:曹禺與奧尼爾戲劇之比較,《江蘇社會科學》1998年第6期(核心,CSSCI),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戲劇戲曲研究》1999年第1期索引;
3.《詩人的自覺與獨立》載《伟德官网手机版學報》2000年第1期,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文藝理論》2000年第7期、《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2000年第9期索引;
4.《廢名的叙事策略與宗教情懷》,《南京社會科學》1999年第2期(核心,CSSCI),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1999年第4期索引;
5.《從胡适看知識分子的人格覺醒》,《晉陽學刊》2000年第1期;(核心,CSSCI)
6.《留學生與國劇運動》,《徐州師範大學學報》2003年第3期,人大複印資料《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2003年第7期全文轉載;
7.林黛玉詩之“味”及其審美品格,《雲南社會科學》2005年第3期(核心,CSSCI)
8.性别與叙事:淩叔華小說創作論,《海南師範學院學報》2005年第6期。
9.紉草結蕙拔心不死:論馮沅君的《卷葹》,《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06年第3期(核心CSSCI);
10.能指的狂歡:羅蘭·巴爾特的意義,《江淮論壇》2006年第3期(核心CSSCI);
11.中國現代印象批評述論,《雲南社會科學》2006年第4期(核心CSSCI);
12.世界眼光與本土意識-對“為文之藝”的思考,《名作欣賞》 2007年第1期(核心);
13.梁實秋與國劇運動,《藝術百家》2007年7期(核心CSSCI);
14.雙重視野的中國文學精神,《雲南社會科學》2007年6期(核心CSSCI);
15.曹禺與錢鐘書的“圍城”世界之比較 ,《 甘肅社會科學 》 2008年1期(核心,CSSCI);
16.叙事學視阈下小說評點者及其美學價值,《中外文化與文論》第19輯(CSSCI);
17.論市縣廣播對推廣普通話的作用,《新聞愛好者》2010年3期(核心);
18.風險社會突發事件報道中的媒介角色審視,《新聞界》2011年第2期(核心CSSCI擴展);
19.誦讀經典對構建和諧語言生活的意義,《新聞愛好者》2011年5期(核心);
20.情感超市與媒介霸權,《中國電視》2011年第7期(核心CSSCI);
21.文化想象與身份建構:論全球化語境下少數民族題材電影,《浙江職業藝術學院學報》2012年第3期(CSSCI擴展);
22.主流電影:國建形象的建構與傳播,《福建論壇》2012年第10期(核心CSSCI);
23生态批評:理論建設與家園意識,《齊魯學刊》2013年第3期(核心CSSCI);
24.寶黛悲劇存在之探源,《明清小說研究》2013年第2期(核心CSSCI);
25.鄉村想象與叙述策略,《中國電視》2013年第3期(核心CSSCI);
26.空間視域中的城市與鄉村,《中國電視》2013年第11期(核心CSSCI);
27. 正陽門下:新北京精神的傳播,《中國電視》2014年第3期(核心CSSCI)
28.微時代的文化表征與文化安全,《文藝評論》2016年第2期(核心CSSCI擴展版);
29.從《江南三部曲》看格非小說回歸古典的文本實踐;文藝評論2016年第12期(核心CSSCI擴展版);第二作者;
29.影像足迹:追尋南宋百年曆史——評大型人文曆史紀錄片《南宋》,《 中國電視》,2016年第11期(核心CSSCI);第二作者;
30.移動互聯網時代:文學批評何為?中國圖書評論2017年12期(核心CSSCI擴展版);
31.《西去東來》:用紀錄片傳播中國好聲音,《中國電視》2018年第9期(核心CSSCI);
32.《锺山》雜志四十年發展變遷研究,《出版發行研究》2019年第3期(核心CSSCI); 第二作者;
33.《中國古代文學理論》的主要特點,《河北師範大學學報》2020年第4期(核心)。
▋獲獎情況
1. 2000獲校級優秀教學成果三等獎;
2.2001“中國現代文學”獲校優秀課程(主要成員:排名第二);
3.2002“中國現代文學”獲江蘇省優秀課程(排名第二);
4. 2003獲校級優秀教學質量二等獎;
5. 2004獲校級優秀教學質量二等獎;獲校級優秀教學成果三等獎;
6. 2004年論文獲“江蘇省第四屆語言文字工作優秀論文二等獎”;
7. 2006獲校級優秀教學成果三等獎;
8.2006年入選伟德官网手机版第五批青年學術帶頭人;
9.2007年獲伟德官网手机版人文社科優秀成果一等獎;
10.2008年獲伟德官网手机版“三八紅旗手”稱号;
11.2008年9月獲江蘇省優秀語言文字工作者稱号;
12.2010年獲校級優秀工會積極分子稱号;
13.2011年獲校級優秀班主任;
14.2012年獲校級優秀教學成果特等獎(排名第二);
15.2012年獲得第四屆全國大學生語言文字基本功大賽優秀指導教師(教育部語用司管理辦公室);
16. 2013年獲伟德官网手机版“書香家庭”稱号;
17.2014年獲伟德官网手机版校外實習優秀帶隊教師;
18.2016年獲得江蘇省第四屆“陽光校園”微電影大賽優秀指導教師;
19.獲得伟德官网手机版2015年度“教書育人”先進個人;
20.2015-2016年度伟德官网手机版“百佳本科教學教師”;
21.2015-2016年度伟德官网手机版“最受學生歡迎教師”;
22.2016-2017伟德官网手机版“百佳本科教學教師”;
23.2019獲徐州市第十三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獲三等獎;
24.2019獲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界第十三屆學術大會優秀論文三等獎。
▋開設課程
本科:中國現當代文學、新時期文學研究、新媒體與品牌戰略、媒介融合等
研究生:當代西方文藝理論、小說叙事學研究、文藝美學、文學傳播與媒介文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