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姓名:史修永
電子郵箱:4636@cumt.edu.cn
通訊地址:江蘇省徐州市大學路1号伟德官网手机版南湖校區伟德官网手机版
▋個人簡曆
史修永,男,漢族,1977年生,山東新泰人。中共黨員。文學博士。伟德官网手机版伟德官网手机版教授,文藝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碩士生導師。中國作家協會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評委專家、中國煤礦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會員、中國煤礦作家協會會員、江蘇省美學學會常務理事。
▋學習與工作經曆
2007年南京大學中文系博士研究生畢業,至今任伟德官网手机版中文系教師。
▋研究方向
文藝美學、文化研究、煤礦文學與工業文化等方向。
▋主要科研項目
1.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現代焦慮體驗的美學研究,編号:11CZW011。結題等級為良好。
2.主持2019年江蘇省社科基金一般項目:新世紀中國工業題材小說研究,在研。
3.主持2018年伟德官网手机版雙一流建設文化傳承專項項目,結項。
4.主持完成伟德官网手机版創新人才基金項目:中國當代煤礦文學研究,編号:2013CR23,結項。
5.主持完成校級教改項目:創新教育視角下文學理論課程教學内容改革和實踐研究。結題等級為優秀。
6.主持校級教改項目:理工科研究型大學中文專業研究生創新和實踐能力研究,結項。
7.主持完成校級教改項目:理工科研究型大學大學語文課程教學内容改革與實踐研究,項目編号:2020TZX15,結項。
8.主持中國煤礦文化藝術聯合會項目:新時代全煤重點企業文化建設典型經驗探尋,項目編号:H7RW220001,在研。
9.主持伟德官网手机版重大培育專項:我國城市更新過程中工業記憶場所的保護與活化研究,項目編号:JRW220011,在研。
▋代表性論文
1.《20世紀80年代以來好萊塢電影中的速度影像分析》,《當代文壇》(CSSCI) 2006年第4期。
2.《林纾翻譯小說文學視野與文化立場》,《齊魯學刊》(CSSCI))2007年第1期。
3.《反諷者的眼光與現代焦慮體驗:<文明小史>的文化意蘊》,《明清小說研究》(CSSCI)2009年第3期。
4.《作為一個美學問題的現代焦慮體驗》,《文學評論叢刊》(CSSCI集刊)2009年第1期。
5.《後現代語境下身體焦慮的美學解析》,《河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CSSCI)2012年第4期。
6.《圖文之争:當代文學理論的建構與反思》,《齊魯學刊》(CSSCI)2012年第4期。
7.《中國當代文學理論的焦慮困境與出路》,《中南大學學報》(社科版)(CSSCI)2013年第4期。
8.《啟蒙與焦慮:魯迅<野草>的主題解析》,《理論學刊》(CSSCI)2014年第12期。
9.《語-圖關系視域中的文學理論教學創新》,《教育評論》(教育類核心)2014年第9期。
10.《民族文化的想象和再生産》,《吉首大學學報》(哲社版)(CSSCI擴展版)2014年第3期。
11.《生态批評視域下的中國當代煤礦小說》,《文藝理論與批評》(CSSCI)2014年第4期。轉載黃心雅等主編:《生态文學:環境、主體與科技》,國立中山大學出版社,2015年版。
12.《劉慶邦的煤礦小說及其批評範式的發展》,《齊魯學刊》(CSSCI)2015年第4期。
13.《底層的道德回響——20世紀80年代以來小說中的礦工形象解析》,《山東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CSSCI擴展版)2016年第5期。
14.《視覺文化與恐懼、焦慮體驗的審美再生産》,《文化研究》(CSSCI來源集刊)2016年冬季卷。
15.《當代煤礦工業題材小說的審美品格》(第二作者),《齊魯學刊》(CSSCI)2017年第3期。
16.《政治表征與城市記憶:南京長江大橋的文化解析》,《文化研究》(CSSCI來源集刊)2017年冬季卷。
17.《開創文學理論研究的新境界》,《伟德官网手机版學報》(社科版),2018年第4期。
18.《獨立的人格 獨特的發現 獨到的表現——著名作家陳建功訪談錄》,《河北民族師範學院學報》,2020年第1期。
19.《文化創意時代工業遺産的三副面孔》,《文化研究》(CSSCI來源集刊)2021年3月。
▋著作
1.《叙事·審美·文化:中國當代煤礦文學四家論》(合著),應急管理出版社,2020年。
2.《現代焦慮體驗的美學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8年。
3.《烏金問道—煤礦作家訪談錄》,煤炭工業出版社,2017年。
4.《多維視野中的中國當代煤礦小說》,伟德官网手机版出版社,2015年。
5.《桐城派文體學研究》(合著),安徽大學出版社,2012年。
6.《20世紀西方修辭美學關鍵詞》(合著),齊魯書社,2012年。
▋成果榮譽
1.2014年被評為伟德官网手机版優秀共産黨員。
2.2011-2013年度第八批校優秀青年骨幹教師。
3.2014-2016年度第八批校青年學術帶頭人。
4.2015年指導學生獲第十四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校内選拔賽二等獎。
5.2016年主持《文藝理論》校級精品課程。
6.2017年榮獲由中國作協和中國煤礦文聯主辦的第七屆全國煤礦文學最高獎“烏金獎”(文學評論類)
7.2018年被評為伟德官网手机版本科畢業論文優秀指導教師。
8.2018年漢語言文學專業主幹課程教學團隊被評為校級優秀教學團隊(團隊帶頭人)。
9.2020年榮獲江蘇省第十六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10.2020年榮獲首屆全國工業文化學術年會論文一等獎。
▋參加學術會議
1.2010年,第十八屆世界美學大會“美學的多樣性”,地點:北京大學,提交論文:《作為一個現代美學問題的焦慮體驗》。
2.2012年,第十一屆中國文藝理論年會,地點:沈陽師範大學,提交論文:《當代文學理論的建構和反思》
3.2013年,第十屆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年會,地點:湖南師範大學,提交論文:《改革文學視域中煤礦書寫》。
4.2014年,第四屆海峽兩岸生态文學:環境·主體·科技研讨會,地點:台灣國立中山大學,提交論文:《生态批評視野下的中國當代煤礦小說》。
5.2015年,“社會轉型與視覺文化”高層論壇,地點:南京大學,提交論文:《視覺文化與恐懼、焦慮體驗的審美再生産》。
6.2017年7月7-9日,BRIDGE:The Heritage of Connecting Places and Cultures,The Ironbridge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Cultural Heritage at the University of Birmingham and Ironbridge Gorge Museum Trust. Submit paper:Political Representation and City Memory: Cultural Analysis on Nanjing Yangtze River Bridge(Xiuyong Shi, Bing Wang).
7.2018年5月31日-6月1日,山東社科論壇:鄉村振興戰略研讨會,地點:山東農業大學,提交論文:《美麗中國的生态美學闡釋》。
8.2019年11月17-19日,社會形态與審美形态暨第五屆别現代國際學術會議,地點:上海師範大學,提交論文:《論焦慮—作為一個美學範疇的比較性考察》。
▋開設課程
本科生講授課程:《文藝理論》《新聞采寫》《大衆文化導論》《應用文寫作》。
研究生講授課程:《文藝美學》。
▋指導研究生情況
指導碩士研究生畢業的14人,在讀碩士研究生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