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所在的位置 學院首頁 > 本科教育教學 > 專業設置 > 正文
專業設置
專業設置
發布時間:2020-07-30 作者:

 

法學

伟德官网手机版法學專業始建于1987年,擁有法律碩士專業學位碩士點。現有專職教師 15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4人,講師 9人,其中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9人。承擔國家社科基金、江蘇省社科基金司法部、應急管理部、教育廳等縱向科研課題16項,發表論文CSSCI檢索30餘篇,SCI檢索5篇,出版專著與教材10部;承擔橫向科研項目多項,科研經費100餘萬元。本專業以經濟法學為學科發展方向,尤其在安全生産法、能源法學等領域的研究成果在全國居于領先地位并對相關立法産生實質性影響。

本專業主要開設課程有:法理學、中國法制史、法律職業倫理、民法學、刑法學、商法學、民事訴訟法學、刑事訴訟法學、經濟法學、環境與能源法學、國際法學、國際私法學、國際經濟法學等。

專業配備設備先進的模拟法庭、證據實驗室、案例評議室等教學設施,近5年來獲得科研經費和教學項目建設經費等總計達到800萬元。同時還設有專門面向法學學生的專業獎學金;擁有徐州地區首個大學生法律援助中心,與國内知名律師事務所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實習實踐基地,并以其為平台打造内容豐富的“第二課堂”,創造條件和利用提供的各種機會,指導學生積極參加法律實踐活動和跨區域的專業比賽,并多次受到全國、江蘇省和徐州市表彰。法律援助中心代理的“劉超捷訴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服務合同糾紛”一案曾入選最高人民法院指導性案例(64号)。本專業通過模拟法庭,診所教育,專業實習、案例研習等方式強化法學應用技能,特别重視學生完善人格的培養,世事洞明,人情練達。

本專業畢業生可在行政、立法、司法機關、仲裁機構、法律服務機構、企事業單位從事法務工作。近三年就業率均98%以上,升學出國率25%以上。


漢語言文學

漢語言文學專業始創于1994年,擁有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碩士點,設有伟德官网手机版蘇轼研究院(挂靠)、《紅樓夢》研究所、中國語言文學研究所、煤礦文學與工業文化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建有語言認知、線性編輯等實驗室供師生開展實踐課程。

現有專職教師 19人,其中教授 4人,副教授 10人,講師 5人。其中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15人,出站博士後2人。碩士生導師11人。3名青年教師入選學校的“啟航計劃”。4位教師先後被學校遴選為青年學術帶頭人,6人被學校遴選為校級優秀青年骨幹教師。5人被評為校“百佳教師”3人被學校評為教書育人先進個人。漢語言文學專業主幹課程教學團隊被評為校級優秀教學團隊,《外國文學》課程榮獲省級在線開放課程。

本專業堅持以立業教育為基礎、立人教育為根本的“雙立教育”理念,主要開設課程有:中國古代文學、現當代文學、外國文學、現代漢語、古代漢語、文學概論、語言學概論、基礎寫作、應用寫作、秘書學及實務、公共關系學、新聞采訪與寫作、新聞編輯等。旨在培養具有紮實專業基礎,深厚人文素養,能夠适應時代需求的高素質創新型應用人才。

畢業生主要面向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和新聞部門,主要從事秘書、新聞、教育、情報信息、檔案管理、文化宣傳以及漢語言文學的研究和教學等工作。近三年就業率均98%以上,一批優秀的學生走向中紀委、中宣部、國家發改委等國家和省市政府機關重要崗位。升學出國率40%左右,培養了一批優秀學生進入倫敦大學、諾丁漢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北京大學、南京大學、複旦大學浙江大學等知名高校深造。


廣播電視學

廣播電視學專業開辦于1994年,現建有廣播電視實驗室、虛拟演播室、影視編輯室、影視制作訓練基地和無人機航拍實訓基地,攝錄編配播設備齊全。本專業在長期的教學教育實踐中逐漸形成了“基于能力為核心的全媒體新聞人才培養模式”,專業定位明确,辦學思路清晰,旨在培養能适應全球化、數字化、專業化和媒介融合時代要求,掌握紮實新聞傳播理論知識,具有廣播電視新聞專業技能的高素質複合型人才。近年來,本專業又從新技術帶來的社會變遷視角出發,緊密結合新聞傳播學科的範式變化,将新媒體研究的前沿和熱點問題帶入到教學中,不斷拓展學科發展向度。

廣電專業學生創作的微電影作品曾獲全國獎最佳導演獎1項,最佳作品獎1項,省級獎一等獎3項,二等獎10餘項,三等獎20餘項,市級獎60餘項,有4人獲市級技術能手稱号。教師曾獲國家廣電總局、江蘇省和甘肅省等所頒各級各類優秀作品獎,學校就業促進特等獎、一等獎,校級教學成果特等獎,最美教師•師德楷模,更是有多人次獲省級微電影大賽優秀指導教師、學校“最受學生歡迎教師”和“百佳本科教學教師”等稱号。

畢業生可從事新媒體新聞采編和音視頻制作、廣播電視新聞采編和電視節目制作、廣告策劃與創意、短視頻營銷、産品推介、品牌和企業形象包裝、文化建設、企業媒介關系、媒介經營與管理等工作。在“最好大學網站"發布的全國高校廣播電視學專業排名中,本專業就業率排名第一。本科生就業率更是連續6年達100%。


音樂學

音樂學專業創辦于2006年,具有藝術碩士專業學位(MFA)授予權。音樂系現有專職教師12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6人、講師5人,含博士6人(4人在讀),其中具有海外求學經曆的教師2人,并有外聘專家教師10人。目前,音樂系發表論文60餘篇,其中核心期刊20餘篇、CSSCI檢索16篇,SCI檢索4篇,出版專著與教材5部,發行個人音樂作品專輯1部;獲得教育部縱向課題2項、省級及省廳級縱向課題5項、市廳級及校級課題20餘項、精品課程1項。

音樂學專業具有完備的實驗教學條件,包括音樂廳、YAMAHA鋼琴琴房、蘋果MIDI實驗室、舞蹈訓練中心、電子音樂工作室、錄音棚、電鋼琴教室、視聽教室等,為學生藝術實踐和學科競賽提供了高端完備的教學設施條件。音樂學專業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各種形式的藝術實踐和學科競賽,音樂學專業于2010年參加第14屆CCTV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合唱單項決賽并榮獲全國優秀獎,2011年參加中國煤炭文工團主辦于國家大劇院的“五一音樂會”,2014年參加中國音協舉辦的“海峽兩岸”合唱比賽并榮獲銀茉莉獎等。

音樂學專業積極開展國際化辦學,引導學生參與國際文化交流,拓展學生國際視野。通過2013年與意大利維琴察國立音樂學院建立友好校際關系,2016年與韓國釜山大學簽訂合作交流協議,專業在辦學層次上得到進一步提升。音樂學專業師生曾先後5次代表國家漢辦到大洋洲、東南亞的多個國家進行巡回演出,傳播和弘揚了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先後有2位學生成功申請到澳大利亞格裡菲斯大學的旅遊孔子學院的志願者教師崗位。

音樂學專業辦學十餘年來已培養了近300名畢業生,其中大量畢業生成長為音樂機構、院校和藝術團體及相關企業的中堅力量,也有一些上升到了更高平台繼續深造。截至目前,音樂系畢業生就業率近100%,其中20%的畢業生獲得了繼續讀研深造的機會,16%的畢業生走上中小學音樂教育之路,共5位校友進入國内重點高校工作。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