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遇王青老師,她衣着樸素而又端莊素雅,卷發随意披在肩上,光線打落在發間形成了一圈淡淡的光暈。她睿智的雙眼中透露着對人生的見解和期盼,溫和而落落大方的笑容宛如一陣柔風,輕輕撫平人不安的思緒,使人沉靜下來。即使經過了歲月的沉澱,她依舊如年輕人一般,充滿着青春的活力與火熱的激情。
做學術時,她雙目炯炯,在網絡文學的海洋中探索,用不一樣的眼光觀察這個世界,任思緒翩飛;教學中,她循循善誘、和藹可親,兢兢業業地教導着一批批渴望知識的學生,诠釋着身為老師的莊嚴與認真;生活裡,她活潑開朗、神采奕奕、熱愛運動,用她的積極與樂觀寫下了對這個世界的熱愛之情。
念念不忘,必有回響
“我全力以赴的就是我答應要做的。”歌德《浮士德》中的這句話是王青教授時常用來鞭策自己的座右銘。她總是不斷追求新事物,在她看來,學術思考是連貫的,凡是自己的學術興趣所在,都應該從心而動,争取做出一番成就。而這次申請江蘇省社科基金項目的“文化研究視域下網絡文學的批評方法”便是一個全新的主題。
在這個項目的申請過程中,幾個來自不同學校的老師集思廣益、各取所長,從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當談到如何持續推進項目時,王青教授表現出了極大的信心:“後續我将會開設一個閱讀研讨的工作坊,從網絡文學中選取文類進行閱讀研讨。”網絡文學的受衆群體是年輕人,他們會對這類文學有較深的體悟,然而如何從文化研究的視野或者從更深的層次去挖掘網絡文學與現實生活的關系,則需要師生之間結合現實生活的思考與存在的合理性進行更加深入的交流與研究。這也正是王教授會帶自己的學生參與該項目的推進的原因,一方面推動項目的發展,一方面又能促進學生的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她秉承着嚴謹踏實的科研态度,兢兢業業地做着每一份工作,力求圓滿。在這個過程中,既要付出辛勞,也能享受到每一步成功的喜悅。願這群科研人在共同努力之下,收獲春暖花開。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在讀書生涯與教學中專業均為漢語言文學的王青教授,被調入廣播電視學教書後便開始研究在中文與廣電之間的媒介文化,而這也是她選擇網絡文學作為項目研究領域的重要原因。廣播電視學中的新聞理論與影視創作對文學修養與文化底蘊有一定的要求,而現在一些人的作品大多華而不實,缺少真情實感。我們缺少講好故事的人,缺少好的文筆與好的構思,這一通病是中國影視鮮少在國際上獲獎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王青老師堅持向廣電學生傳播文學精神,培養學生的文化情操。
在教學生涯裡,王青老師多次被授予 “教書育人先進個人”、“百佳本科教學教師”、“最受學生歡迎的老師”等榮譽稱号,學生喜歡她的程度可見一斑。相比于“嚴師出高徒”的教育方式,她更青睐與學生進行平等的溝通與交流。她喜歡和學生做朋友,認為永遠和年輕的心在一起會使人容光煥發、永葆青春活力。在教學中,王青老師會與學生進行關于學術觀點的深刻讨論,恨不得将自己的畢生所學都傳授給自己的學生們,對教學工作盡職盡責;在生活中,每當學生們遇到一些問題或者困難,她總會化身一個溫柔的傾聽者與安慰者,與同學們促膝長談,為他們答疑解惑,并對他們未來的人生規劃給予指導。諄諄教誨,一點一滴,耳濡目染,這雖然不是什麼轟轟烈烈的奉獻,但她卻用平凡卻崇高的師德之光照亮了課堂内外,照亮每一位學生的心。
俗話說:“無規矩難以成方圓。”王青老師在溫柔之外,還有着嚴厲的另一面,在涉及原則性的問題上,她一向秉承“丁是丁,卯是卯”的态度,她希望同學們明白學生這個身份需要遵守的一切規則,按時上課,不遲到早退,不荒廢學業,在包羅萬象的大學生活中能堅守自己,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做人,對自己負責。
“春播桃李三千圃,秋來碩果滿神州”,在從教的數十年中,王青老師陪伴着一批又一批的學生從校園邁入社會,在獨屬于他們的人生道路上書寫精彩。她的學生們都很喜歡聽她的課,并親切地稱她為“青姐”,她上課曾經無意中說過的一句話,卻在之後很長一段時間内成為一個學生努力的動力,她知道以後激動之情難以言表。也曾有學生因其不上進挂科,家中貧困的他被學校取消了資助資格,王青老師為他争取到勤工助學的崗位,并鼓勵他積極進取,從各個方面提高他的學習動力,最終促使他改變自我,成為一名品學兼優的學生,并考取了國家公務員。沒有一個人能夠完全地改變另一個人,但是王青老師始終相信通過言傳身教必會對其産生影響,使其頓悟,而這也是自己身為一名教師的驕傲所在。
在如今的新時代裡,國家發展的日新月異與傳統文化的弘揚複興并行不悖,那我們應如何看待傳統經典,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王教授的話語中帶着一份責任感和義不容辭:“複興傳統文化絕不是簡單的吟幾句古詩、背幾篇古文,我們要做的是抛開形式主義,用現代人的眼光激活傳統,發掘經典的現代生命力,理解古人的積極文化品格,将古代優秀的文化傳統活化到現當代的文學作品中去。”在日常教學中,她也會或多或少地将這種思想融入對中國現當代文學作品的講評與理解探究中去,從而使學生的思想更加富有創造力,同時兼具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展的能力。
不忘初心,歲月靜好
當談及個人愛好時,王教授笑起來,雙眼熠熠生輝。已過半百的她一點也無蒼老的痕迹,她依舊像一個正值青春年華的青年一般,熱愛打網球,做瑜伽,跳舞,盡情享受着這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作為公共管理學院教職工中的一員,她也加入到了我校教職工廣場舞比賽的隊伍當中,展現了教師們的良好精神面貌和積極向上的風采,并取得了全校教職工廣場舞比賽的三等獎的好成績。
身為北京人的她,卻似乎與徐州,與礦大有着更深的緣分。在提及礦大這個美麗的校園時,她的聲音中飽含着深情:“我的根在礦大。在學校裡漫步,我總有種熟悉感和自豪感。所以,我選擇留在這裡。”獨自穿過一條條林蔭小道,沿途将美景一一收于眼底。聽微風呢喃,望水面漣漪。在活躍的青年人們的包圍中,她也似乎年輕起來。
回首,往事曆曆在目。再細數這些年中所經曆過的種種,王教授的眉眼中盛滿了平和和認真:“想要真正做好一件事情,就一定要是你的興趣所在。興趣和熱情會支撐着你一直去堅持,不輕言放棄。”夢想不分年齡。她的打算是将來能夠建一個網絡文學研究坊,将有着共同興趣和夢想的人們集合起來,一同進行文學的研究,相互幫助,相互學習,一起踏入文學神聖的殿堂,也永不會停歇向前的腳步。同時,她也滿懷期望說出了對學院學生們的期許和教導:“規劃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所以一定要做好大學四年的規劃,完成一個個小目标,最後達到高峰。多實踐,多做有意義的事情,好好珍惜這美好的四年時光。”
古語曾有言:“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她始終堅守着作為一名人民教師的初衷與高貴品質,帶領着一代代迷惘的學生渡過這大學四年,直到各自找到屬于他們的方向,奔向更寬闊的遠方。俗語有言:“活到老,學到老。”她堅守在這個學校中,在這時空的一隅,和所有心懷大志和夢想的人們一樣,順着時代潮流向前走,做着她一心熱愛的文學研究工作,閱讀着、思考着、行走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