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所在的位置 學院首頁 > 學術長廊 > 正文
學術長廊
首都師範大學燕京人文講席教授趙敏俐應邀為伟德官网手机版開展講座
發布時間:2024-10-31 作者:

10月27日上午,中國詩歌研究中心主任、首席專家,國家優秀教師趙敏俐教授在文科樓A110為我院教師開設題為“漫談當下《詩經》的教學與研究”的講座。講座由伟德官网手机版教授文豔蓉主持,劉振副院長、闫續瑞、馮仰操、栗山雅央等教師及古代文學碩士研究生參加。

趙敏俐教授主要從事先秦兩漢文學與文化研究,躬耕杏壇三十馀載,在傳道授業與學術研究方面均成就斐然。本次趙敏俐教授結合個人高校任教經驗和往日學術研究思考,圍繞《詩經》的教學定位與講授方式兩個主題展開講座。

趙敏俐教授認為,《詩經》的教學定位,應強調《詩經》是多功能的文化經典,是藝術本質與實用功能的統一。在承擔詩歌基本的抒情言志功能之外,幾乎囊括周人社會生活的各個截面,應将其與後世的詩歌選本區别看待。趙敏俐教授疏解自漢唐至清對《詩經》文本的解讀,從漢唐“風雅正變”到朱熹提出“陶冶性情之涵詠”再到清代以“微言大義”作為“托古改制”的工具,脈絡清晰,引人入勝。趙敏俐教授以《芣苢》為例,帶領參與講座的人員共同思考複沓等文學技法對《詩經》音樂性、動态感的向導作用,講座氣氛活躍。

趙敏俐教授指出,《詩經》的教學講授應注重文本細讀。趙敏俐教授以《詩經》之“風”與民歌《挂枝兒》《山歌》對比,提出“國風即民歌”論斷的“可疑之處”,強調教學語言和學術推斷的謹嚴與辯證。趙敏俐教授認為,新時期以來高校的文科教學更要牢牢把握學科動态,關注當代學科前沿。教材有時存在一定的滞後性,高校教師及學術研究人員不應落入相對權威的窠臼,要不斷思考,終身學習。

講座結束後,我院師生向趙敏俐教授請教在教學和學術方面的困惑,趙敏俐教授耐心給予專業解答和可行建議。文豔蓉教授對本次講座進行全面總結和評議,認為趙敏俐教授的學術思想與教學理念對于高校教師古代文學教研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導和啟發作用。

作者:唐紫晗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