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下午,上海交通大學人文學院張全之教授受邀在伟德官网手机版A111會議室為我院師生帶來“魯迅小說中的輿論叙事”的主題學術講座,講座由中文系朱雲霞老師主持,中文系馮仰操和杜未未老師以及我院四十餘名同學參加。
首先,他談到了“魯迅的輿論叙事”這一問題提出的緣由,魯迅在自己的《并非閑話(三)》中提出流言對自己的損害最大,并且魯迅的小說中經常出現的輿論、流言也都是塑造人物、表現思想的重要手段,對展現魯迅思想有不可忽視的作用。之後張全之老師通過對《現代漢語大詞典》中輿論、謠言、流言概念的比較,并且結合魯迅作品中三個詞彙的使用情況,指出流言和謠言沒有明顯差别,都是公衆的言論。
其次,張全之教授梳理了中國近代輿論史,指出現代意義上的輿論一詞出現于晚清,是與現代報刊一起誕生的新概念,羅列了胡适、陳獨秀等人認為“輿論”是愚民的意見,其中羅家倫認為“輿論是以大學為重心”,這是對輿論比較中肯的看法。引出了魯迅的輿論觀,魯迅承認輿論的力量但也指出了輿論昏蔽全球之害,強調了個人反抗庸衆的精神。
此外,張全之老師講到了魯迅小說中的輿論場,指明魯迅小說中的鹹亨酒店、茶館、土場等為民間輿論場,通過對《孔乙己》《藥》《風波》《狂人日記》的文本細讀,反映出魯迅筆下落後中國最底層的輿論氣候,并梳理了魯迅小說中的輿論形式,主要分為輿論主體、輿論客體和輿論本體,其中輿論主體具有匿名性、無是非和沒有代際差異的特點,輿論本體分為小人小事和重要人物和事件兩大類,輿論客體即“被說者”。最後,老師總結了魯迅小說輿論描寫的意義。
講座最後,張全之教授對同學提出的問題作出具體解答,同學們也紛紛表示受益匪淺。朱雲霞老師對本次講座進行總結點評,她認為張全之教授以真誠的态度與充實的内容和同學們平等對話,帶來了一場富有啟發的學術講座,這不僅對喜歡研究魯迅的同學有所幫助,也使集中于文學學習的同學獲益良多。

圖文來源:王譯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