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下午,我院于文科樓A110會議室舉辦“中國藝術之道——天文與人文”主題講座。本次講座由東南大學藝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赫雲主講,伟德官网手机版美術系教師、美術系研究生積極參與此次講座。
首先,赫雲教授通過比較中西方繪畫,将話題引入它們之間的本質差異,引導大家思考造成差異的原因,并提出差異是由天文導緻的。接着,她從“文明的起源”、“時空觀”、“天人合一觀”三個方面,具體闡述了天文對藝術之道的影響。從文明的起源上看,文明是科學的,科學通過格物緻知來獲得。古人觀天象産生天文曆法,記錄在禮器上,即“器以載道”,從而形成對時空的掌控來指導農時。發達的天文是發達的人文觀念的象征。從時空觀上看,人們知識體系的形成是從對時空有意識的規劃開始的。“辨方定位,觀象授時”,立表測影使時空的觀念辯證統一。東方藝術承認時空是運動、變化、發展的,所以相比于西方藝術,中國繪畫的内容不受具體時空限制,顔色也多以抽象色為主。從天人合一上看,中國藝術推崇“主客一體”,西方藝術推崇“主客體二分”,在各自文化的思想基礎上,中國傳統繪畫的内容多以難以人為控制的山水為主,西方近代繪畫的内容多以可人為操控的物體為主。而後,赫雲教授與美術系教師就中國的美育現狀進行了深入的探讨,赫教授認為,美育教育作為一種基礎教育,應該向青年一代闡明文化自信的原因和做法,避免盲目自大。他們也在“體系化的美術文化教育”這個問題上達成了共識。最後,赫雲教授就同學們提出的問題進行交流解答,至此講座順利結束。
通過本次講座,赫雲教授強調了“從傳統藝術思想和知識體系中去探尋中國的藝術之道,不能簡單從外來定義和概念入手”的觀點,她認為我們不能放棄藝術的話語權和審美權,唯有如此,才有實現文化自信的可能。本次講座深化了同學們對中國傳統藝術的理解,有利于提升文化自信與文化軟實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