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為人诙諧風趣,深受廣大同學的喜愛,很多同學都說是他幽默的教學風格改變了他們對法律嚴峻冷酷的看法,而他對于這些稱贊卻一直保持着一種謙遜的态度.他就是法學系優秀教師----林濤.他一直奉行着為人師表,身體力行的宗旨,不僅希望能将知識傳遞給同學們,也希望能使自己幽默風趣的态度感染更多的學生,讓他們走好人生之路。
一入法學深似海,從此法律是親友
據林濤老師說,自從他大學本科被錄取到法學這個專業後,随着對法學逐步深入的學習和了解,對法學的情感也從初戀變成了熱戀最後願意與之相伴一生。在經過不斷的學習之後.林濤老師認識到法學涉及到社會的方方面面,而國家的法制建設也需要更多的法學相關人士來推動,因此他便一頭紮入了法學的浩瀚書海,并立志借此來為國家盡一份自己的綿薄之力。林濤老師表明在他讀大學的時候,除了平時上課之外,他還經常泡在圖書館或是一些書店,去翻閱當時的法學教材或是評論。由于當時國家對法學的關注度并不高,法學類的書籍相對較少,因而他經常性地把書借出來,“賴”着不還。“書籍是個好東西,同學們要學會利用。讀書能使人明智,而讀法律更使人嚴謹,”林濤老師如是說。在大學畢業後,林濤老師經過考慮認為自己的性格不太适合相對古闆沉悶的司法機關和政府部門,于是他毅然地選擇了執教這條路。适逢礦大剛建立法學專業,正在招攬老師,林濤老師便毛遂自薦,他戲說自己很幸運地來到了礦大成為一名法學老師,而從1996年7月份來到礦大,到現在已經21個年頭了。學習法律的二十五載悠悠歲月,讓林濤老師一步步地熱愛上了法律,而沉浸在法學的這些時光,更讓他愈發不能自拔,對法律的喜愛就仿佛是“身體中的細胞”,頭腦裡充斥着法律,而法律也成為他的工具,參與了他的一生。
執教二十一載,甘做良師益友
林濤老師性格直爽,教學幽默風趣。很多非法學專業的學生都對林老師印象深刻,他們都說,林老師用诙諧的語氣,淺顯易懂的例子來闡述法律知識,讓他們對嚴酷冷峻的法律有了極大的轉觀。而面對這些盛贊,林濤老師這樣回應,身為一個大學老師,教學方式不再應該是一闆一眼,隻有老師一直站在講台上,學生們隻坐在自己的位子上。大學老師應該充分地與學生展開互動。因此林濤老師在授課的過程中,經常抛出一個問題或是案例,然後走下講台,通過模拟一些場景來充分調動大家的積極性,讓同學們都能參與進來,加深同學們的理解。林濤老師幽默風趣的教授方式,讓同學們愛上了刑法這門冷酷嚴峻的課程。對此,林濤老師說,其實刑法在生活中應用十分廣泛,它不僅涉及到我們的人身權利,财産權利,而伴随着互聯網科技的高速發展,刑法也涉及到了個人隐私與個人信息等各個方面。因此,在講課的過程中,不僅要講授書本上的理論知識,也要充分聯系實際,用現實生活中的一些案例,大家所關注的話題來進行闡述一個法律知識點,這樣的授課方式才不顯得脫離實際脫離群衆,如此,也活躍了課堂氣氛,達到更好的授課效果。林濤老師表示他在上課開的小玩笑或是舉的案例,同學們在最開始聽的時候或許會覺得很可笑,但是他能從刑法或是其他法律中找出法律依據來進行闡述他所持有的觀點,這樣的方式也讓大家感覺到刑法并不是那麼枯燥。而這樣的教學模式也拉近了老師與同學的距離,就像是幾個好友在吹牛,但卻是老師在用他的方式傳遞着知識。這邊是林濤老師所認為的教學中的“良師益友”。
身為班主任,做好良心活
林濤老師自從1996年任教以來,多次擔當班主任,盡管在大學,學生與班主任的關系仿佛還沒有學生與輔導員的關系來得親近,但林濤老師堅持做好班主任這個良心活。他認為作為一個班主任,要做好一下幾件事:一是在新生入校報道後,班主任應該去每個宿舍看一下自己的學生,了解同學們是來自哪些地方,有着什麼樣的家庭背景和興趣愛好,跟同學們進行簡單的交流,對同學們有個初步的了解;二是在軍訓期間,班主任應該和輔導員、教官進行溝通,為軍訓結束後組建第一屆班委做準備工作;三是班主任要經常和同學們進行交流,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态。他一直持有這樣一個觀點:他不希望他所帶班級的出現任何一個逃兵,他希望他所帶的學生在大學四年後都能在他們所處的行業成為一個相對優秀的人。他對所有的法學生都一視同仁,不論是哪個班級,都一樣對待。林濤老師在談及自己的學生時,他無不自豪地說很多學生在畢業後都有了很可觀的發展前景。他對自己所帶出來的很多學生發展去向,發展動态都如數家珍。他說之前畢業的同學,讓他琅琅上口的很多。比如,96級林濤老師所帶的班級,四任班長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一任班長顧權畢業後考上了華東政法大學,現在在上海浦東新區任民一庭庭長,這個同學在民商法方面功底十分深厚。而第二任班長白明,畢業後去中國政法大學繼續深造,然後留在了國家商務部,現在已經是商務部歐洲司的副司長了。而之後陸陸續續的畢業生們,也都發展得很好,他殷切地希望每個學生學有所長,在适合自己的崗位上有所成就,而學生們發展越好,老師們也就更加自豪。
實習練本領,實踐出真知
學校每年都有一筆教育資金用于大學生實習。林濤老師先後三次帶領學生去實習,第一次去的是河南商丘,第二次是江蘇揚州,第三次是廣東深圳,而今年暑假,他計劃帶領同學們去福建廈門和江蘇揚州參與實習。林濤老師表示帶實習生出去辛苦肩并着快樂。在大學,老師傳授的都是理論性的知識,而出入社會,更多的是靠經驗的積累來分析判斷案情。實習生大多去了律師事務所,法院及檢察院實習,通過實習,他們知道怎麼操作,熟悉流程,将書本上的知識演變為現實生活中的每一個案例,從而避免高分低能。今年林濤老師帶的實習生中,法學13級的樊少娜和楊思琦同學因為實習表現好而直接被深圳廣和律師事務所要走,在實習過程中,她們充分地展現了作為礦大法學學子所應有的職業素養,在分析案例時,能夠理清思緒羅列出重點,而這些閃光點使她們脫穎而出。這批實習生中,有四個留在了深圳工作,大多數學生還要繼續深造而選擇了讀研究生。在談到實習的體會時,林濤老師清晰地表明:在學校裡學習到的知識還很少,需要在實踐中積累知識和經驗,去了大城市才分外感覺到學法懂法的重要性。每年,學校也會派老師出去調查之前畢業的學生如今都發展得怎樣。林濤老師說,為人師表最驕傲地便是學生們都在自己的行業裡幹得十分優秀。他這樣說道:老師的知識可能有限,但學生的水平無限,因此,“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強于弟子。”老師隻是知識的搬運工,而更多的真知,就要靠同學們在實踐過程中不斷地去摸索積累了。
閑暇之餘,林濤老師也喜歡開車出去兜風,或是打打網球高爾夫等,他說他熱愛四處看看,每年他都會帶學生去實習,一是見證孩子們的成長,二也是遊覽祖國的大江南北。熱衷于自己的生活與事業,關心愛護每一個學生的發展,這是林濤老師最真實的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