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所在的位置 學院首頁 > 新聞資訊 > 正文
新聞資訊
人文學院舉辦 “新媒體語境下的後當代藝術試驗場”研讨會
發布時間:2023-11-06 作者:

10月21日下午,伟德官网手机版在文科樓A111舉辦“新媒體語境下的後當代藝術試驗場——關于DPT系列展及後當代藝術的對話”研讨會。南京藝術學院教授楊志麟,當代藝術家洪磊與金鋒,當代藝術家、策展人、南京“DPT後當代藝術”系列年度主題展覽及活動策劃組織者之一趙勤,以及徐州市當代藝術家協會會長、“退燒——南京DPT後當代藝術年度展·8”最高獎金鴨獎獲得者浪還等應邀參會。會議由新聞傳播學系主任、學科負責人曹洪洋主持,美術系教師馬平、王磊和新傳系教師鄭一萌,新聞與傳播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等共同參加研讨。

楊志麟教授在做主旨發言

會議伊始8位對話人首先做主旨發言。楊志麟教授以《什麼是後當代?》為題,系統闡釋自己對後當代藝術的理解。他認為,“後當代”這個概念的提出,具有鮮明的在場性,與我們的親身經曆以及個人獨特的時代體驗緊密相關。他從主題、結構、語言、方式與場地等5個要素入手,總結出後當代藝術所具有的非虛構、非獨幅、非單一、非完成、非殿堂等5個特征,繼而結合DPT系列展相關作品,對後現代藝術現狀做了總體介紹。

洪磊先生做主旨發言

藝術家洪磊從對現實藝術體制的深刻反思入手,回顧當代藝術發展曆程,揭示作為藝術本質的抵抗精神在後當代藝術中的延續。他以英國藝術家班克斯(Banksy)及其多部作品為例,分析了藝術家個體針對藝術體制整體的可能抵制方式。他指出,在這次退燒——南京DPT後當代藝術年度展·8”上的多部作品,已經體現出後當代藝術獨特而鮮明的針對藝術體制的抵制精神,比如借助現場環境進行現場創作,以拒絕收藏的姿态來抵制作品在資本的作用下成為藏品。

藝術家金峰在做主旨發言

藝術家金鋒以《問題主義藝術與後當代》為發言主題。他認為,南京DPT系列展應該回到展覽的源始性含義進行理解。他追問人本身的展覽與物展覽的區别,對“看與被看”進行思考。在他看來,DPT系列展應該把自身從慣常的展覽中拖出來,将作品展示重新定位為在非确定空間創造一種不可控現象。

藝術家趙勤在做主旨發言

作為主要的策劃組織者藝術家趙勤“DPT後當代藝術”系列年度主題進行了總體回顧。他認為,當代藝術這個概念的不确定性,就體現了參與者的共同立場。作為藝術家,相較于理論定性,其實更加關注于試驗——敢于反叛,敢于挑戰的藝術實踐。他指出,藝術家除了展現決絕的姿态外,行動性和實踐力至關重要,這就是後當代藝術實驗場的意義所在。他總結到,DPT系列其實是藝術家們不斷地跳出舒适圈,對自己和當下做出的一系列挑戰,是一次次滿懷熱忱的、充滿想象力和欲望的藝術實踐總結。

藝術家浪還結合自己的獲獎作品,突出強調了後當代藝術“一切從實踐出發”的特性和追求。馬平老師以《藝術表達中的他者言論與鏡像謎思》為題,展示了她獨特的對于藝術本質的理解。王磊老師以《微時代的藝術叙事》為題結合當下藝術作品微主體化、去地方化、強社交化和亞消費化的特點,分析了新媒體藝術的發展現狀和趨勢。

研讨會現場

主旨發言結束後,在曹洪洋老師主持下,到場藝術家學者展開交流和研讨。藝術家們從徐州的曆史文化談起,讨論徐州新潮藝術的興起和發展圍繞藝術人才培養,分享自己的求學經曆和帶教經曆,分析藝術人才培養的重點所在。随着交流不斷深入,嘉賓們暢所欲言,在藝術發展、藝術思維等多個方面提出自己看法。曹洪洋老師最後總結,本次研讨會将多位藝術家聚集在此,展開了一場有關後當代藝術的讨論,激發了一次富有啟發性的思想碰撞與交流。

本次活動是伟德官网手机版開拓第二課堂、創新新傳學科建設的一次有益嘗試,其為新傳系師生與藝術界人士的交流創造條件,希冀新傳系學子擴大知識領域、開闊學術視野。長期以來,我院在培養學生理論知識的同時,注重創造實踐和交流機會,助力學子發展自身潛質、發掘自身興趣,在我校“興文”戰略背景下承擔起發展人文教育的重任。

圖片:胡沛賢

文字:柏霁耘 戴佳琪

審核:劉甯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