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16日,江蘇省樣闆黨支部建設單位法學系教師黨支部開展“黨史教育與法治教育相結合,黨建團建相結合——法學系樣闆黨支部建設雙結合之旅”考察交流活動,旨在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從黨的奮鬥曆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學習考察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成就,追尋革命先驅的足迹,回顧中國共産黨發展壯大的光輝曆程,感悟憲法精神,從中國共産黨的偉大奮鬥曆程中汲取前進的智慧和力量。

法學系教師黨支部一行首先來到浙江嘉興南湖,乘坐紅船畫舫前往湖心島,以水上課堂教學的形式,聆聽了微黨課“紅船精神的内涵與時代價值”。到達湖心島後,大家近距離瞻仰南湖紅船;湖水泱泱,紅船依舊,時代變遷,精神永恒,駐足南湖邊,聆聽紅船故事,追溯紅色記憶。緊接着,大家參觀了南湖革命紀念館,從“開天辟地”到“光輝曆程”,回顧黨的光輝曆史,學習黨的優良傳統,追憶先輩的足迹,深刻感悟紅船精神,學習體悟開天辟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鬥精神,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

到“五四憲法”曆史資料陳列館進行參觀學習,是本次法學系教師黨支部活動的又一項重點内容。“五四”憲法曆史資料陳列館,是2016年杭州市政府在中央主要領導的關心和指導下成立的全國第一家憲法類紀念場館,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全國法治宣傳教育基地、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國關心下一代黨史國史教育基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等。“五四憲法”曆史資料陳列館位于西湖北岸北山街84号大院30号樓,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部憲法——1954年憲法的起草地。毛澤東同志曾于1954年率領憲法起草小組成員,用了77個日夜在此寫成了新中國第一部憲法草案初稿,史稱“西湖稿”,為新中國第一部憲法奠定了重要基礎。法學系黨支部學習考察組成員通過觀看現場、實物、視頻、圖片、電子資料等,深入了解“五四憲法”從起草、讨論、通過到實施的全過程。豐富的史料、鮮活的事例、生動的表現形式,讓黨領導人民制定憲法、實施憲法、踐行法治的光榮曆史從檔案中走出來,成為可聽、可看、可講的生動活潑的中國憲法故事。在這裡,法學系黨支部老師們穿越時空阻隔,在美麗的西子湖畔尋找紅色印記,更生動更直觀地了解了新中國第一部憲法誕生的真實曆程,重溫了黨依憲治國的光輝業績。

“紅船精神”是激勵中國共産黨人勇往直前的不竭動力,嘉興是革命紅船起航地、紅船精神發源地;“五四憲法”曆史資料陳列館是我國憲法宣傳教育的“金名片”。此次活動是一堂生動的黨史學習教育課,通過實地參觀,重溫了中國革命曆程和法治建設成就,進一步深刻認識了憲法在國家政治社會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通過學習考察,法學系黨支部廣大黨員進一步增強了黨性,感悟紅船精神,牢記使命擔當領會憲法精神,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把握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總的戰略安排和未來五年的主要目标任務。法學系黨員同志紛紛表示,要埋頭苦幹、擔當作為,不斷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為中國特色是社會主義法治事業貢獻力量!
(作者:周勇;圖片:周勇;審核:方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