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所在的位置 學院首頁 > 新聞資訊 > 正文
新聞資訊
人文學院舉行高淮生教授榮休座談會
發布時間:2023-05-04 作者:

人間最美四月天,不負春光與時行。4月28日上午,伟德官网手机版在文科樓A110會議室為光榮退休的中文系高淮生教授舉辦座談會。學院相關領導,中文系、新傳系、教學辦等系部科室教職工,高淮生教授的學生等師生歡聚一堂,以最真摯的情感為高淮生教授榮休表示祝賀。

會議由史修永院長主持。方躍平書記為高淮生教授頒發榮休紀念品,代表學院黨政、學院師生員工和廣大校友向高老師表示崇高敬意,對高老師長期以來為學院改革與事業發展做出的積極貢獻表示誠摯的感謝。方躍平書記指出,高老師是一位學術造詣深厚、具有廣泛社會影響的專家,是一位學術風骨明顯、具有深厚人文情懷的學者,是一位黨性修養很強、具有執着大愛的老師。在近四十載的從教生涯中,高淮生教授以“四有好老師”作為人生追求,情系教育、獻身教育、關愛學生、幫助學生,所體現出的高尚師德師風值得學習與傳承。

高淮生老師分享自己的人生經曆與處事态度。“我讀書的主要興趣點落在先秦與魏晉南北朝時期,對‘道’和‘德’兩字有很深的感悟,德順萬物之性,順應自然,便是有德。”他說,不論是在教學講台還是日常生活,自己都欣然接受這種狀态,在展現美好的過程中感到快樂,産生自我認同感,“當你垂垂老矣的時候,那些能記起的人和事,才是你真正的生命”。他希望能在看破、放下、自在的過程中,收獲更多美好故事。回憶自1984年7月入職到如今近四十年的時光,高老師慶幸能将職業和事業兼美,認為自己人生中最快樂的事就是當了一名老師,且當得自得其樂。他特别感恩能使自己走上講台的政策、大背景,感謝曾經為他提供機會的學校、老師。高老師表示,他非常欣賞“輕輕地我走了”那種狀态,但仍十分樂意繼續給大家提供幫助,自己會一直關注學院的發展。

 

中文系副主任馮仰操代表教師緻辭,依次誦讀高老師十幾部出版著作的名稱。他談到,自己特别羨慕高老師早年狀态,十幾年自由讀書積累,到新世紀時把所學付諸實踐,特别是結集《高淮生文存》(五種),值得每一位學人學習。總結高老師的成績,是對大半生投身學術的老同志的尊重,更為重要的是,我們當以自身參與的方式,弘揚高老師的精神、事業。借座談會的機會,馮老師提出醞釀已久的成立二十世紀學人研究中心的設想,希望未來學院和高老師能為中心長效性運轉給予鼎力支持,讓中文系凝練力量、做出學術特色。

江蘇師範大學王祖琪副教授作為畢業校友代表,滿含深情地回憶起作為高老師學生、中文系學生的七年時光:在本科階段,高老師春風化雨式的教育,在學術、為人、審美方面都對自己産生深刻影響;到了研究生階段,高老師因材施教,尊重個性、興趣,精心定制私人成長方案,使學生發展成為個性化人才;從學術上看,高老師是非常優秀的學者,是值得年輕人奮力追逐的标杆,他雖退休卻依然會為學生指引方向。作為學生,我們應該把高老師的精神、礦大中文系的精神深藏心間,不斷傳承下去,在追尋的道路上收獲進步。





在場老師依次表達感想,各抒真情。孫慧副教授談到,高老師的至情至性給人很大觸動,“書山有路靈為徑,學海無涯樂作舟”的教育思想理念反映着他達觀進取的精神,給年輕老師以啟迪;闫續瑞教授特别欣賞高老師的執着、勤奮、文人風骨與情懷,“他身上的魏晉風度,是對我們的促進與警醒”;邱雪玫教授感謝高老師在轉型期提供的指導,使自己在最适實的時候走出關鍵一步,“高老師對學術有着發自内心的熱愛,他勤學、愛學、樂學精神值得學習”;曹洪洋副教授表示,二十世紀學人研究中心以現代學人研究為主題,已經構建了足具特色的研究領域,而高老師更為其灌注了新的意義;朱雲霞副教授回憶起自己與高老師的淵源,分享當年聽課經曆,“一個人的氣質在文章中得以體現,在高老師這裡,每個人都看到世界的廣闊,他是永遠有赤子之心的少年”;王豔華老師從教學辦的角度感謝高老師的付出,欽佩他在備課教學各方面兢兢業業的品質;文豔蓉教授感慨自身深深感受到高老師學人風範、對學生的關懷、高深學術能力,“立德,立功,立言,儒家三不朽在他的身上展現出來了”;鄧心強副教授對各位老師的發言深感認同,“高老師工作定位明晰,善于開拓,學術視野開闊,研讀經典能力強,以豐富樂趣調整自身,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王鑫老師表示,高老師的講話令人如沐春風,“他通透、擁有大智慧、謙謙君子的形象使人印象深刻”;杜未未老師回憶起元旦晚會時,高老師為大家寫書法、送祝福的情景,“這使我深刻感受到了人文高地、藝術殿堂的溫度”。

高師桃李滿天下,何用堂前更種花。在校學生梁曉敏、劉振乾、劉千晗、劉青、陳翠翠依次發言,吐露真心,分享了與高老師相處的點點滴滴。“高老師總是在細節中給人教誨,非常喜歡他的課程與精神狀态,登錄巡課系統看到曾經的課堂畫面時,仍會深受震撼,非常開心能成為高老師的學生,祝願他退休快樂,學術長青。”

史修永院長在總結講話中表示,我們歡聚一堂,最重要的是以一場座談會的契機,凝結起學術傳承,尤其是将高老師學術研究精神凝聚起來。作為中文系的老黨員,高老師的黨性修養很高,他為年輕教師争取機會的舉動令人動容;在國内,高老師是紅學學案的開創者,在學術研究方面有很高影響;高老師從事課程教學近四十年,給本科生、研究生開設課程,以《紅樓夢研究》最為出名,在教書育人方面是我院教師的楷模和榜樣。高老師十餘年如一日地投身學術、推動紅學研究發展的精神,值得每一個老師、同學認真學習。希望我院教師攜起手來,以前輩為榜樣,傳承光榮傳統,潛心自學,立德修身,為學院教育高質量發展積聚力量,也盼望高老師有空常回學院,繼續獻計獻策,發揮餘熱,一如既往支持學院的發展,祝願高老師退休生活健康快樂、美滿幸福。

茶有清香,書留餘韻。鮮花、掌聲、發自内心的感謝,是對在教學研究崗位上精耕細作近四十年的老教授的崇高敬意。座談會上,教師、學生為高老師送上鮮花以及精心準備的禮物,高老師為學生送去附有親筆簽名寄語的書籍。在這樣溫馨氛圍裡,願高老師帶着學院全體師生的真摯祝福,繼續踏上他的文化之旅。

文字:柯穎

圖片:劉振乾

審核:方躍平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