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為了解傳媒業界發展動态和人才需求現況,推動專任教師轉變思維、更新觀念,構建實踐教學新模式,提升實踐教學上水平,促進新聞與傳播課程體系和教育教學體系創新建設,廣電系主辦“構建校企合作實踐教學新模式,培養符合時代要求高質量新聞傳播人”專題研讨會。
出席此次研讨會的業界人士有:中國輕工業聯合會·輕工業職業能力評價直屬基地&輕工業職業能力評價中心培訓基地張明主任、王偉林主任、朱家英主任、朱雙豔主任,大國農匠、“蘇北淘農村電商”創始人、董事長楊紹金,農艙科技(杭州)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沈有元,江蘇師範大學公共管理與社會學院副院長魏晨等。伟德官网手机版劉振副院長,廣電系創系元老蕭慶元教授,以及廣電系部分師生全程參加了會議。會議由廣電系主任曹洪洋主持。
會議開始,劉振副院長首先代表學院向來賓表示熱烈歡迎,對各方一直以來的對人文學院新聞與傳播專業建設和學科發展的大力支持深表感謝。廣電系圍繞2020版新聞與傳播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方案修訂工作,就培養方向、課程體系、畢設環節等具體問題詳細介紹了情況,并對未來發展和進一步舉措,提出合作設想和建議。
朱家英主任介紹了基地圍繞“互聯網營銷師”和“電子商務師”等新型職業進行相關職業資格證書培訓和職業評價的工作。朱主任介紹道,随着5G技術的逐步成熟,短視頻營銷和線上直播銷售越來越得到市場認同和采納;新冠疫情爆發客觀上也起到了助力作用,使得線下實體營銷,陸續被搬到線上,搬到直播間。2020年6月,人社部指定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作為“互聯網營銷師”國家職業标準的承擔單位,由其依據職業申報材料,組織和參加職業技能标準制定工作。自此,“互聯網營銷師”正式被納入國家職業分類大典。2021年12月,人社部、國家網信辦和國家廣電總局共同制定了互聯網營銷師國家職業技能标準,并決定委托中國輕工業聯合會進行這一職業資格的培訓和考核。互聯網營銷師包含4個崗位:選品員,視頻推創員,直播銷售員和平台管理員,他們共同構成了一個直播間生态系統。其學習内容有3個方向:法律法規,職業道德标準和行業規範,以及互聯網營銷專業知識。總體來看,互聯網營銷師職業前景廣闊,行業需求量極大。
“蘇北淘農村電商”創始人、董事長楊紹金圍繞鄉村振興戰略,結合自身創業和企業發展,滿懷深情地談起農村電商直播人才培養和指導大學生參加創新創業大賽的事情。他認為,新聞與傳播人才培養應該密切與時代的關系,主動匹配國家大政方針和産業政策。對于鄉村振興來說,數字新媒體、融合新聞、大數據文案創意等皆是必備要素。如能從高等教育初階即将這方面的知識和技能培養融入教學體系,将會引領整個專業和學科的發展。包括新傳在内的各個人文學科相關專業,一定要對标社會需求和産業需求。數字助農領域關系到4個方面的話題,即農業企業科技化、信息化、互聯網化以及數字化。在每一個方面,新聞與傳播人才都有大展拳腳的空間和機會,應該提倡高校優質畢業生尤其是新傳專業或互聯網專業的學生進入這個領域。我們和礦大人文學院廣電專業合作,已經帶出了一個學生,他今年也勇奪江蘇省挑戰杯銀獎,據說不僅填補了專業空白,也為學院開了一個好頭。未來研究生培養,我們特别建議其畢設創作要與社會發展結合在一起,要把社會實踐成果融入畢設作品,要以創業項目帶動畢設創作,最終實現以畢設提升能力,以創業帶動就業的目的。
農艙科技(杭州)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沈有元結合互聯網經濟發展與新媒體人才需求提出了他對新傳專業人才培養工作的建議。沈有元談到,作為礦大第一屆廣電本科專業畢業生,先後在高校從事新傳教學科研工作,在中國電信從事市場推廣工作,後離職開始創業,工作始終與新傳有關。當下新傳人才培養工作,一定要認清互聯網經濟發展的現實境況。現在可說處于互聯網的下半場,以前那種野蠻生長、爆發式上升,已經不可能出現,互聯網行業正沉下心來推動消費升級,以此來進一步挖掘用戶,推動産品更新疊代。在國内現實場景中,國際化和全球化已經成為必選項。當代新傳學生培養應該主動适應媒體環境變遷,跳出新聞看新聞,跳出傳播看傳播,媒體已經不是新聞或者信息的提供者,而是生産與消費的融合通道。媒體素養已經成為高級人才綜合素質必備一環,新傳人才一定要走跨學科培養之路,要具備通才的素養,要具備專業的技能,更要具備跨界思維。在此基礎上,我們才能弄懂學生學什麼,老師教什麼的問題。
江蘇師範大學公共管理與社會學院副院長魏晨緊密結合自身指導大學生參加挑戰杯競賽實際,牢牢把握新文科建設數字化、融合化和協同化3個特點,全面、完整地分享了他的教學科研經驗以及推動專業建設和學科發展上水平、提層次、拓境界、創新路的有益做法。魏晨副院長建議:在專業協同培養方面,應根據新文科數字化、融合化、協同化的要求,注重傳媒數字化人才、協同跨界人才、融合場景人才的培養,提升課程與實踐融合水平,提升專項技能實操和實訓的水平;在專業人才培養規格上,應從價值觀、知識體系、實務能力三個縱向維度上與“媒介文化研究”“大數據新聞”“新媒體産品設計與制作”“文案創意”“數字新媒體藝術”“融合新聞”等6個橫向導向形成網格化規格模塊,在保障專有性的基礎,實現一專多能化的人才培養。
在讨論環節,與會人員一緻認為:以往的應用文科,都是從模拟觀察與抽樣觀察的角度進行人才培養,離有效實踐較遠。新聞與傳播學人才培養特别是實踐教學方面的改革,應該嘗試通過有效培養數據與聯動網絡建設,建立真正的新聞與傳播學數據靶點,從數據靶點出發,建立不同的新聞與傳播學人才亞型工作場景,實現專業實踐教學的數據化培養和智慧化培養。這就要求從實驗出發,通過實際的工作場景,把實驗、實踐、實習、實際4個環節打通,從而培養真正具有實際工作能力與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學生。新聞與傳播專業實踐教學應從原來的模拟實踐教學走向數據實踐教學,在實驗室建設、實訓場景建設、實踐項目建設、實習科目建設方面加大力度,重新來構建專業實踐課程體系與實踐場景,提升專業實踐教學的水平。
作者:廣電系
攝影:廣電系
審核:劉振

廣電系主辦研讨會

研讨會讨論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