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所在的位置 學院首頁 > 新聞資訊 > 正文
新聞資訊
第二十四屆中國蘇轼學術研讨會在我校舉行
發布時間:2021-06-20 作者:李雨嘉 牛璨 李秀

研讨會現場

劉波書記緻歡迎辭

中共徐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徐東海緻辭

中國蘇轼研究學會會長、四川大學教授周裕锴講話

徐州市副市長李燕主持開幕式

徐州蘇轼文化研究會副秘書長張本剛介紹徐州蘇轼文化研究成果

陳才智、慶振軒、徐新民三位專家學者作主旨演講

中國蘇轼研究學會秘書長方永江主持主旨演講,周裕锴、張仲謀、李公羽三位專家進行點評

分組研讨

我校師生演唱《念奴嬌·赤壁懷古》

我校師生朗誦《黃樓賦》


6月19日,第二十四屆中國蘇轼學術研讨會在我校舉行。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吉林大學、蘭州大學、重慶大學、西華大學等全國多所高校、研究所的近180位專家學者齊聚彭城,深入探讨蘇轼思想,領悟蘇轼文化魅力。

中國蘇轼研究學會會長、四川大學教授周裕锴,中共徐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徐東海,徐州市副市長李燕,校黨委書記劉波、副書記蔡世華,校蘇轼研究院院長、原黨委書記羅承選等出席會議開幕式。開幕式由李燕副市長主持。

劉波書記緻歡迎辭。她簡要介紹了學校的辦學曆程、發展現狀、主要建設成就并向與會專家及師生表示熱烈歡迎。她表示,礦大在徐辦學40餘年以來,在徐州深厚曆史文化底蘊的熏陶滋養下,始終注重以文育人、以文化人,圍繞推動蘇轼文化進校園、進課堂、進講堂做了大量的探索實踐,形成了融蘇轼文化研究、人才培養、文化傳承于一體的模式,在全國理工類高校率先打造了傳承蘇轼文化的重要平台。學校蘇轼研究院成立以來,圍繞蘇轼在徐期間政務與文學活動開展研究、培養人才,參與蘇轼在徐州文化遺存整理和建設工作,推動了蘇轼文化與大學文化、漢文化相融合,為打造徐州人文名片作出了積極的貢獻。她希望以此次論壇為契機,與各兄弟高校一道,傳承發揚傳統文化,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切實擔負起曆史和時代賦予我們的崇高使命,為加快建設教育強國、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标和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徐東海部長在緻辭中說,蘇轼精神、蘇轼文化深深融入彭城兒女精神血脈,積澱成為徐州厚重而珍貴的城市文化基因。近年來,徐州市積極打造世界級大漢文化、樣闆式運河文化、示範性鄉村文化三大名片,特别是圍繞傳承發展蘇轼文化,重點修繕放鶴亭、黃樓等文化遺迹,打造全國首個蘇轼文化名鎮。中國礦大作為駐徐高校的龍頭,立足本土文化“富礦”,扛起傳承發展使命,成立蘇轼研究院,合力推動蘇轼文化在古彭大地持續煥發出新的時代光芒。他希望通過本次研讨會,推動蘇轼文化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擴大輻射面和影響力,擦亮蘇轼文化城市品牌,奮力推進徐州文化高質量發展。

周裕锴會長講話。他談及蘇轼知州徐州期間率民抗洪、興建黃樓、開發石炭、勸農耕桑、評詩論畫的曆史典故,解讀了蘇轼與徐州結下的深厚情緣,肯定了徐州同仁為中國的蘇轼研究作出的重要貢獻。他表示,如今我們紀念蘇轼,就是要弘揚他“遺愛”于民的黃樓精神,學習他執政為民的做官理念,發揚他鐵肩擔道義的大智大勇,探讨他豁達的人生觀。他希望參會的蘇轼學會全體同仁把蘇轼研究工作做得更好,為當下社會提供積極健康的文化資源。

徐州蘇轼文化研究會副秘書長張本剛介紹了徐州蘇轼文化研究成果。他表示,蘇轼文化的豐富遺存是研究蘇轼文化的基礎。十多年來,徐州蘇轼文化研究會創辦會刊《放鶴亭》、出版專著31部、撰寫蘇學論文300餘篇,研究成果豐碩,重點課題研究取得突破,重點專家成就突出,積極參與中國蘇轼研究學會的各類活動,全力推動蘇轼研究實踐活動。

開幕式後,與會專家圍繞蘇轼文化研究進行了主旨演講。主旨演講由中國蘇轼研究學會秘書長方永江主持。陳才智、慶振軒、徐新民三位專家分别作了題為“蘇東坡眼中的白樂天——以徐州為中心”“蘇轍《黃樓賦》的個性特色與文學價值”“構建蘇學體系,是當代蘇學研究的必然趨勢與曆史使命”的主旨演講。周裕锴會長,江蘇師範大學博士生導師、中國詞學研究會副會長張仲謀,中國蘇轼研究學會副秘書長、海南新聞工作者協會副主席李公羽分别進行點評。大會還安排了分組研讨、文藝演出,并進行了分組總結彙報,我校師生為各位專家代表演唱了蘇轼詩詞《念奴嬌·赤壁懷古》,朗誦了我校學生創作的《黃樓賦》。

本屆研讨會由徐州市人民政府、中國蘇轼研究會主辦,徐州市蘇轼文化研究會和我校伟德官网手机版承辦。會議向全體與會嘉賓贈送蘇學專著十一部,其中徐州蘇轼文化研究會贈送本會專家撰寫的蘇學專著七部、伟德官网手机版蘇轼研究院贈送本院專家撰寫的蘇學專著三部、四川樂山師範學院圖書館贈送一部。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