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工作
您當前所在的位置 學院首頁 > 學生工作 > 正文
學生工作
人文學院“運河循迹”暑期實踐團赴江蘇省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發布時間:2024-07-15 作者:

7月9日至14日,知更鳥我家有條大運河——運河循迹實踐團隊以大運河為研究對象,深入徐州、揚州、淮安三地,探索大運河的曆史文化價值,評估其生态現狀,并通過采訪與宣傳,提升公衆對大運河保護的意識。

7月9日至11日實踐團隊深入徐州實地考察運河曆史文化與發展現狀。徐州這座古老的城市見證了大運河的起源與發展。隊員們走訪了徐州本地的曆史遺迹,與當地居民深入交流,了解大運河對徐州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通過實地考察,團隊成員收集了大量關于大運河早期形态與功能變遷的第一手資料,為後續的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團隊走訪運河遺址進行記錄,累計拍攝照片200餘張,為運河保護提供了重要資料。另外,團隊開展了3次采訪,記錄了當地居民對運河文化的認知與情感,梳理了大運河的曆史脈絡,同時關注運河沿線的生态保護與發展,旨在通過實踐探索運河文化的現代價值,為運河的保護與傳承提供實證支持。

實踐隊在蔺家壩船閘合影

實踐隊在窯灣古鎮合影

7月11實踐團隊深入淮安實地考察運河曆史文化與發展現狀。淮安作為大運河的重要節點,其生态保護問題引起了實踐隊的極大關注。團隊通過走訪運河遺址、采訪當地居民等方式,梳理了大運河的曆史脈絡,同時關注運河沿線的生态保護與發展,旨在通過實踐探索運河文化的現代價值,為運河的保護與傳承提供實證支持。實地考察實踐隊對運河遺址和以運河為基礎進行建造的建築進行了記錄,累計拍攝照片100餘張,為了解運河提供了重要資料文化訪談團隊開展了3次采訪,記錄了當地居民對運河文化的認知與情感,為運河文化宣傳提供資料。

實踐隊在大運河廣場合影

7月11日至14實踐團隊深入揚州實地考察運河曆史文化與發展現狀。揚州,自古以來便大運河而興。實踐團隊通過走訪運河遺址、采訪當地居民等方式,梳理了大運河的曆史脈絡,同時關注運河沿線的生态保護與發展,旨在通過實踐探索運河文化的現代價值,為運河的保護與傳承提供實證支持。實踐團隊分為兩支小分隊:實地考察實踐隊伍共同參觀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和瘦西湖、東關街、大明寺等運河遺址地,累計拍攝照片200餘張,為了解運河提供了重要資料文化訪談團隊開展多次采訪,記錄了揚州居民對運河文化的認知與情感,為運河文化宣傳提供資料。隊員們參觀了古運河沿線的曆史文化景點,采訪了多位當地居民,深入了解大運河如何促進了南北文化的交流與融合及其對揚州城市發展的深遠影響。

實踐隊成員在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前合照

成員在大運河博物館内參觀

“運河循迹”實踐團隊的探索之旅,不僅是一次對大運河的深度調研,更是一次高校學子社會責任感的體現。通過實地考察與研究,團隊成員不僅豐富了自己對大運河曆史文化的認識,也深刻意識到保護文化遺産與生态環境的緊迫性。

文字:趙芯冉 張曉敏

圖片:陳梓晗 王晨曦



Baidu
sogou